blog images

韵谱辑录

书犹药也,善读可以医愚。 ——刘向


填词指要


作者:佚名

 

 

江南春
-| |(句)|--(韵)
---| |(句)-| |--(韵)

---|--|(句)-|---|-(韵)


波渺渺,柳依依。
孤村芳草运,斜日杏花飞。
江南春尽离肠断,(上艹下频)满汀州人未归。
--宋 寇 准
(1)单调小令,为北宋寇准所创,六旬,三十字,三平韵。
(2)首为三字对句,句法都是上一下二。第三、四两句为上二下三之五字对句。五、六两句的平仄要求较一般七字句为严。
(3)寇准这首词借暮春的景色来抒发离别之情,"芳草远""杏花飞""(上艹下频)满汀洲"都是景中寓情语。

如梦令
+│+--│(韵)+│+--│(韵)

+││--(句)+│+--│(韵)

-│(韵)-│(叠)+│+--│(韵)

例一
曾宴桃源深洞,一曲舞鸾歌风。
长记别伊时,和泪出门相送。
如梦,如梦,残月落花烟重。
--后唐 李存勖

例二
昨夜雨疏风骤,浓睡不消残酒。
试问卷帘人,却道海棠依旧。
知否?如否?应是绿肥红瘦。
--宋 李清照
(1)又名《忆仙姿》,本五代时后唐庄宗(李存勖)创制,后苏轼因庄宗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,故改现名。七句,三十三字,五仄韵,一叠韵。
(2)句子以六言为主,一、二两句间有用对偶者。如"莺嘴啄花红(左氵右上亚去下横下田 ),燕尾剪波绿皱"(秦观)。一、三、五平仄相对,尤觉工致。第五、六句为两字叠句。
(3)据刘义庆《幽明录》载:东汉明帝永平年间,剡县人刘晨、阮肇入天台山采药,遇二仙女,"姿质妙绝",被邀至家,留住半载,因思归甚苦,二女乃"集会奏乐"送别。及还乡,子孙已历七世。例一即以此神话故事为题材而写成,在写法上并不突出,惟末尾三句,用"残月"、"落花"和"晓雾"等眼前景物来渲染同仙女分别时的气氛,迷离惝恍,仿佛梦中,能抓住神话的特色。
例二为李清照名作之一,写得非常出色。清早醒来,回想起昨夜醉梦中听到稀疏的雨点和急骤的风声,猛然想起帘外的海棠,快问怎样了,不懂事的侍儿随口回答海棠还是老样子,其实主人早已心中有数了,所以马上提出反问"知道吗?知道吗?怕是叶茂而花残了"。简短的回答,使全词由平凡而转入突兀,生动而含蓄地反映了主人的惜花心情。叠用"知否"是为了加强语气。全词首尾呼应,淡中见浓。"绿肥红瘦",两相比较,从色彩到形象,都是异常鲜明的。
此调短小明快,倘能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,善加表现,便能情趣横生,例二可以为证。

长明思
++-(韵)++-(叠)
+│--+│-(韵)+-+│-(韵)

 

++-(韵)++-(叠)
+│--+│-(韵)+-+│-(韵)

例一
汴水流,泗水流。
流到瓜州古渡头,吴山点点愁。

思悠悠,恨悠悠。
恨到归时方始休,月明人倚楼。
--白居易

例二
村姑儿,红袖衣,
初发黄梅插稻时,双双女伴随。

长歌诗,短歌诗,
歌里真情恨别离,休言伊不知。
--宋 蔡 伸

(1)本调八句,三十六字,属双调中之最短者。前后片各三平韵,一叠韵。
(2)前后片之首起两个三字句可以都是叠句,可以不用叠句,也可叠与不叠兼用。句法或上一下二,或上二下一,也较自由。第三句为仄起之七字句,第五句为平起之五言句。
(3)古人常常以思念爱人为主题填此调,所以词牌名称与内容的一致,为本调的重要特点。例一写一女子月夜倚楼思念爱人所流露的忧愁。"吴山点点愁",用拟人手法,更增加了艺术表现力。
例二也是表现同一主题的,但用的农村题材,写一个农村姑娘在秧田插秧时哼着怀念对方的长短歌曲,很快被她那同病相怜的女伴领会了。含而不露,意在言外。

 

 

相见欢
+-+│--(平韵)│--(叶平)
+│+--││--(叶平)

++│(仄韵)+-│(叶仄)│--(归平韵)
+│+--││--(叶平)

例一
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
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

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。
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。
--李 煜
例二
金陵城上西楼,倚清秋。
万里夕阳垂地,大江流。

中原乱,簪缨散,几时收?
试倩悲风吹泪,过扬州。
--宋 朱敦儒

(1)此调七句,三十六字,平仄韵错叶。李煜填此词,有"独上西楼"、"月如钩"等句,故又名《上西楼》、《秋夜月》。宋人名之为《乌夜啼》,而《锦堂春》亦名《乌夜啼》,不可混淆。
(2)上片三平韵,下片起二句接叶仄韵,第三、四句仍叶平韵。两九字句一说以上二下七为宜。万氏词律谓语气可于第四字处略断。亦有在六字处断句者,见例二。
(3)本调以李煜这首最著名,他不借外物,直接用"剪不断,理还乱"来喻"离愁",很觉新颖别致,可谓神来之笔。但今天填此词,不必限于描写离愁别恨。例二朱词借秋风之悲凉,哀中原之沉沦,摹仿李词而化用之,自出新意,这是学习前人的范例之一。时至今日,我们在诗词创作中更应该发扬这种既善于继承,又善于创新的精神。

 

生查子
+-+│-(句)+│--│(韵)
+││--(句)+│--│(韵)

+-+│-(句)+│--(韵)
+││--(句)+│--(韵)


去年元夜时,花市灯如昼。
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。

今年元夜时,月与灯依旧。
不见去年人,泪湿春衫袖。
--宋 欧阳修(元夕)

(1)来自唐教坊曲,双调四十字,八句,前后片各两仄韵。
(2)此词实由两首五言仄韵合成。但平仄各家出入颇大,其中欧词首句用拗句句法,音节较委婉,采以为例。
(3)例词是欧阳修名作之一。前片写主人公回忆去年元夜和情人的约会;后片写今年景色依旧,却已物是人非,触景生情,泪湿春衫。前后片对比强烈,语言明快,开门见山,颇带民歌色彩。

 

昭君怨
+│+-+│(仄韵)+│+-+│(叶仄)
+││--(转平韵)│--(叶平)

+│+-+│(仄韵)+│+-+│(叶仄)
+││--(转平韵)│--(叶平)

例一
谁作桓伊三弄,惊破绿窗幽梦。
新月与愁烟,满江夭。

欲去又还不去,明日落花飞絮。
飞絮送行舟,水东流。
--宋苏轼

例二
午梦扁舟花底,香满西湖烟水。
急雨打逢声,梦初醒。

却是池荷跳雨,散了真珠还聚。
聚作水银窝,泻清波。
--宋 杨万里(荷雨)

(1)本调八句,四十字,押韵两仄两平递转,上下片同。
(2)一、二两句中第一、三、五字平仄可以通用,第三句为仄起的五言平韵句,第四句句式上一下二或下二上一,均可。
(3)所填内容比较广泛,抒情、写景、状物均可。例一系作者送别之作。作者词风不同于柳永、秦观,不作儿女态,但不等于说词中无借别之意,不过说法不同而已。前片桓伊三弄指笛声,它把客人的幽梦惊破了。急忙起看外面,但见天上挂着新月,江上烟雾弥漫,暗示着客人行将远去。后片开头来一个转折,想去却又不去,表示留恋之意,但毕竟还得去啊!不是吗?在落花飞絮的季节(暮春)里送客人乘船东去了。用落花飞絮作映衬是用的比兴手法。
例二为杨万里之荷雨。作者善于捕捉形象,把雨中跳动在荷叶上的水珠描写得栩栩如生,极富生活情趣。填此调者不妨选取眼前题材写点小品。

 

点绛唇
+│--(句)+-+│--│(韵)
│--│(韵)+│--│(韵)

例一
蹴罢秋千,起来慵整纤纤手。
露浓花瘦,薄汗轻衣透。

见有人来,袜铲金钗溜,和羞走。
倚问回首,却把青梅嗅。
--李清照
例二
燕雁无心,太湖西畔随云去。
数峰清苦,商略黄昏雨。

第四桥边,拟共天随去。
今何许?凭阑怀古,残柳参差舞。
--宋 姜 夔
(1)本调又名《南浦月》、《点樱桃》、四十一字、九句,前片三仄韵,后片四仄韵。
(2)例一为李易安早年作品,写一个少女的天真活泼(实际上是作者自画像)。在荡罢秋千之后,她疲乏得连手也懒得洗。时届初夏,一阵薄汗把内衣也湿透了。换头语出新意,当她一眼看到有人来了(认出是自己的未婚夫),连鞋子都顾不上穿,头上的金钗也冷不防脱落了,腼腆地奔进屋子。然后靠着门,回头偷看,却又装着嗅手里的青梅似的。作者把这位少女天真无邪的心理活动如爱动、娇懒、机灵、害羞、多情等特点在一刹那中和盘托出,既大胆,又巧妙,使人直觉得这位少女憨厚可爱。作者的确不愧为心理描写的能手。
例二借江南烟雨景色寄托情思。"燕雁"、"数峰"两句皆用拟人化手法,北来的大雁"无心"在太湖西边停留,它们已经随着行云飞向南方,只有几座山峰,在潇潇暮雨中商量如何度过黄昏。前者"无心",后者"有情",两相地照,益见后者况味。写的是物,指的是人。后片"第四桥边"两句,作者向往着唐末诗人陆龟蒙(号天随子)隐居吴江,常泛舟太湖的举动。可现在又怎样呢?"凭阑怀古,残柳参差舞",凋残的柳条,在凛冽的寒风里翻舞着,一片萧条景色。通篇不发议论,而吊古伤今之意自在其中。"数峰"两句,托物寄意,一向被称为名句。
《白雨斋词话》评为"无穷哀感,只在虚处"。这个评论是切合实际的。

 

浣溪沙(附《摊破浣溪沙》)
+│+-+│-(韵)+-+││--(韵)
+-+││--(韵)

+│+--││(句)+-+││--(韵)
+-+││--(韵)

例一
一曲新词酒一杯,去年天气旧亭合,
夕阳西下几时回?

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燕归来,
小园香径独徘徊。
--宋 晏 综
例二
漠漠轻寒上小楼,晓阴无赖似穷秋,
淡烟流水画屏幽。

自在飞花轻似梦,无边丝雨细如愁,
宝帘闲挂小银钩。
--宋 秦 观
摊 破 浣 溪 沙
││--││-(韵)--││--(韵)
-│--│-│(句)│--(韵)


菡苕香销翠叶残,西风愁起绿波间。
还与韶光共憔悴,不堪看。

细雨梦回鸡塞远,小楼吹彻玉笙寒。
多少泪珠何限恨,倚阑干。
--南唐 李(左王右景)

(1)《浣溪沙》,四十二字,六句,上片三平韵,下片两平韵,过片两句需对仗。《摊破浣溪沙》系《浣溪沙》变体,破其结句为两句,增七字为十字,名《摊破浣溪沙》,一名《山花子》。
(2)此调从七言诗变来,第一、二句,即为七言仄起绝句之首二句。《浣溪沙》只三句,其第三句,同平起平收之七言讲议句。后片首二句以用对仗为宜。若为《摊破浣溪沙》(见例词),则在"韶光憔翠不堪看"七字前加"还与"二字,中间嵌一"共"字,然后破成两句,第三句便与仄起七绝诗之第三句(拗句)相同,而第四句成了三字句,句法为上一下二。后片首二句句法,同仄起七律之项联,第三句同仄起七绝之第三句(非拗句),第四句同上。
(3)例一,篇以句名。"花落""燕归"一联,惋惜春之归来去和年华之飞逝,属对工丽,但不(左禾右农) 艳,含意深沉,为晏殊平生得意之作。因爱对仗工巧,作者还把它镶进一首题为《示张寺丞王校勘》的七言律诗里,终因力量较纤弱,不及放在词里自然。
例二为少游名篇之一。过片一联,上句的"飞花""梦",下句的"丝雨"和"愁",彼此本不相美,但作者以它们的共同点--"轻""细"为媒介,就分别把它们贯串起来,构成了具体而新颖的比喻。又,以"自在"饰"飞花","无边"饰"丝雨",也形象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春梦如飘荡的落红,一去难追;闲愁如连绵的丝雨露,无边无际。以上两家的名句,表现手法不同,但都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。按此调原较简单,但词家能用它寄托深切的情思,填出动人的警句,就显得不单调了。
李(左王中景) 的《摊破浣溪沙》写一个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,借眼前景物来刻画这种愁思。面对秋风残荷,更产生岁月易逝人易老之感;千里梦回,细雨(左氵右蒙)(左氵右蒙) ,益觉爱人相隔遥远,在小楼上吹响玉笙,也无法解脱心头的凄凉,只好流泪带恨,斜倚阑干了。"菡萏"两句和"细雨"两句,托物抒情,情在景中,为词中名句。鸡塞,古塞名,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。

 

继续>>>>

返回上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