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五, 2024-04-26, 12:42 PM
Welcome Guest | RSS
七、定居北京(一九一七——一九三六)

  民国六年(丁已·一九一七),我五十五岁。我自五出五归之后,始终没有离开湖南省境。我本不打算再作远游。不料连年兵乱,常有军队过境,南北, 交哄,互相混战,附近土匪,乘机蠡起。官逼捐税,匪逼钱谷,稍有违拒,巨祸立至。没有一天,不是提心吊胆的茍全性命。那年春夏间,又发生了兵事,家乡谣言 四起,有碗饭吃的人,纷纷别谋避地之所。我正在进退两难、一筹莫展的时候,接到樊樊山来信,劝我到京居住,卖画足可自给。我迫不得已,辞别了父母妻子,携 着简单行李,独自动身北上。

  阴历五月十二日到京,这是我第二次来到北京,住前门外西河沿排子胡同阜丰米局后院郭葆生家。住了不到十天,恰逢复辟之变,一夕数惊。葆生于五月 二十日,带着眷属,到天津租界去避难,我也随着去了。到六月底,又随同葆生一家,返回北京,住在郭葆生家。后来又搬到西砖胡同法源寺庙内,和杨潜庵同住。
  我在琉璃厂南纸铺,挂了卖画刻印的润格,陈师曾着见我刻的印章,特到法源寺来访我,晤谈之下,即成莫逆。师曾能画大写意花卉,笔致矫健,气魄雄伟,在京里 很负盛名。我在行箧中,取出借山图卷,请他鉴定。他说我的画格是高的,但还有不到精湛的地方。题了一首诗给我:「曩于刻印知齐君,今复见画如篆文。束纸丛 蚕写行脚,脚底山川生乱云。齐君印工而画拙,皆有妙处难区分。但恐世人不识画,能似不能非所闻。正如论书喜姿媚,无怪退之讥右军。画吾自画自合古,何必低 首求同群?」他是劝我自创风格,不必求媚世俗,这话正合我意。我常到他家去,他的书室,取名「槐堂」,我在他那里,和他谈画论世,我们所见相同,交谊就愈 来愈深。

  樊樊山是看得起我的诗的,我把诗稿请他评阅,他做了一篇序文给我,并劝我把诗稿付印。隔了十年,我纔印出了「借山吟馆诗草」,樊山这篇序文,就印在卷首。
  我这次到京,除了易实甫、陈师曾二人以外,又认识了江苏泰州凌植支(文渊)、广东顺德罗瘿公(惇曧)、敷庵(惇晏)兄弟,江苏丹徒汪蔼士,(吉麟)、江西 丰城王梦白(云)、四川三台萧龙友(方骏)、浙江绍兴陈半丁(年)、贵州息烽姚茫父(华)等人。凌、汪、王、陈、姚都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2049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五、诗画篆刻渐渐成名(一八九○——一九○一)

 光褚十六年(庚寅一八九○),我二十八岁。十七年(辛卯一八九一),我二十九岁。十八年(壬辰一八九二),我三十岁。十九年(癸已一八九三),我 三十一岁。二十年(甲午一八九四),我三十二岁。这五年,我仍靠着卖画为生,来往于杏子坞韶塘周围一带。在我刚开始画像的时候,家景还是不很宽裕,常常为 了灯盏缺油,一家子摸黑上床。有位朋友黎丹,号叫雨民,是沁园师的外甥,到我家来看我,留他住下,夜无油橙,烧了松枝,和他谈诗。另一位朋友王训,也是沁 园师的外甥,号叫仲言,他的家里有一部白香山「长庆集」,我借了来,白天没有闲暇,只有晚上回了家,纔能阅读,也因家里没有灯油,烧了松柴,借着柴火的光 亮,对付着把它读完。后来我到了七十岁时,想起了这件事,做过一首「往事示儿辈」的诗,说:「村书无角宿缘迟,廿七年华始有师,灯盏无油何害事,自烧松火 读唐诗。」没有读书的环境,偏有读书的嗜好,你说,穷人读一点书。容易不容易?齐白石 木雕
我三十岁以后,画像画了几年,附近百来里地的范围以内,我差不多跑 遍了东西南北。乡里的人,都知道芝木匠改行做了画匠,说我画的画,比雕的花还好。生意越做越多,收入也越来越丰,家里靠我这门手艺,光景就有了转机。母亲 紧皱了半辈子的眉毛,到这时纔慢慢的放开了。祖母也笑着对我说:「阿芝!你倒没有亏负了这枝笔,从前我说过,摇见文章锅里煮,现在我看见你的画,却在锅里 煮了!」我知道祖母是说的高兴话,就画了几幅画,挂在屋里,又写了一张横幅,题了「甑屋」两个大字,意思是:「可以吃得饱啦,不致于像以前锅里空空的 了。」那时我已并不专搞画像,山水人物,花鸟草虫,人家叫我画的很多,送我的钱,也不比画像少。尤其是仕女,几乎三天两朝有人要我画的,我常给他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934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四、从雕花匠到画匠(一八七八——一八八九)

 光绪四年(戊寅一八七八),我十六岁。祖母因为大器作木匠,非但要用很大力气,有时还要爬高上房,怕我干不了。母亲也顾虑到,万一手艺没曾学成, 先弄出了一身的病来。她们跟父亲商量,想叫我换一行别的手艺,照顾我的身体,能够轻松点的才好。我把愿意去学小器作的意思,说了出来,他们都认为可以,就 由父亲打听得有位雕花木匠,名叫周之美的,要领个徒弟。这是好机会,托人去说,一说就成功了。我辞了齐师傅。到周师傅那边去学手艺。这位周师傅,住在周家 洞,离我们家,也不太远,那年他三十八岁。他的雕花手艺,在白石铺一带,是很出名的,他用平刀法,雕刻人物,尤其是他的绝技。我跟着他学,他肯耐心地教。 说也奇怪,我们师徒二人,真是有缘,处得非常之好。我很佩服他的本领,又喜欢这门手艺,学得很有兴味。他说我聪明,肯用心,觉得我这个徒弟,比任何人都可 爱。他是没有儿子,简直的把我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的看待。他又常常对人说:「我这个徒弟,学成了手艺,一定是我们这一行的能手,我做了一辈子的工,将来面子 上沾着些光彩,就靠在他的身上啦!」人家听了他的话,都说周师傅名下有个有出息的好徒弟,后来我出师后,人家都很看得起,这是我师傅提拔我的一番好意,我 一辈子都忘不了他的。
光绪五年(己卯一八七九),我十七岁。六年(庚辰一八八○),我十八岁。七年(辛巳一八八一),我十九岁。照我们小器作的行 规,学徒期是三年零一节,我因为在学徒期中,生了一场大病,耽误了不少日子,所以到十九岁的下半年,才满期出师。我生这场大病,是在十七岁那年的秋天,病 得非常危险,又吐过几口血,只剩得一口气了。祖母和我父亲,急得没了主意直打转。我母亲恰巧生了我五弟纯隽,号叫佑五,正在产期,也急得东西都咽不下口。 我妻陈春君,嘴里不好意思说,背地里淌了不少的眼泪。后来请到了一位姓张的大夫,一剂「以寒伏火」的药,吃下肚去,立刻就见了效,连服几剂调理的药,病就 好了。病好之后,仍到周师傅处学手艺,经过一段较长时间,学会了师傅的平刀法,又琢磨着改进了圆刀法,师傅看我手艺学得很不错,许我出师了。出师是一桩喜 事,家里的人都很高兴,祖母跟我父亲母亲商量好,拣了一个好日子,请了几桌客,我和陈春君「圆房」了,从此,我和她才是正式的夫妻。那年我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555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一、出生时的家庭状况(一八六三)


  穷人家孩子,能够长大成人,在社会上出头的,真是难若登天。我是穷窝子里生长大的,到老总算有了一点微名。回想这一生经历,千言万语,百感交集,从哪里说起呢?先说说我出生时的家庭状况吧!

齐白石  我们家,穷得很哪!我出生在清朝同治二年(癸亥一八六三)十一月二十二日,我生肖是属猪的。那时,我祖父、祖母、父亲、母亲都在堂,我是我祖父 母的长孙,我父母的长子,我出生后,我们家就五口人了。家里有几间破屋,住倒不用发愁,只是不宽敞罢了。此外只有水田一亩,在大门外晒谷场旁边,叫做「麻 子坵」。这一亩田,比别家的一亩要大得多,好年成可以打上五石六石的稻谷,收益真不算少,不过五口人吃这么一点粮食,怎么能够管饱呢?我的祖父同我父亲, 只好去找零工活做。我们家乡的零工,是管饭的,做零工活的人吃了主人的饭,一天纔挣二十来个制钱的工资。别看这二十来个制钱为数少,还不是容易挣到手的 哩!第一、零工活不是天天有得做。第二、能做零工活的人又挺多。第三、有的人抢着做,情愿减少工资去竞争。第四、凡是出钱雇人做零工活的,都是刻薄鬼,不 是好相处的。为了这几种原因,做零工活也就是「一天打鱼,三天晒网」,混不饱一家的肚子。没有法子,只好上山去打点柴,卖几个钱,贴补家用。就这样,一家 子对付着活下去了。
我是湖南省湘潭县人。听我祖父说,早先我们祖宗,是从江苏省砀山县搬到湘潭来的,这大概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事。刚搬到湘潭,住在 什么地方,可不知道了。只知在清朝乾隆年间,我的高祖添镒公,从晓霞峯的百步营搬到杏子坞的星斗塘,我就是在星斗塘出生的。杏子坞,乡里人叫它杏子树,又 名殿子树。星斗塘是早年有块陨星,掉在塘内,所以得了此名,在杏子坞的东头,紫云山的山脚下。紫云山在湘潭县城的南面,离城有一百来里地,风景好得很。离 我们家不到十里,有个地方叫烟一岭,我们的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833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清 石濤  《畫語録》
  一  一畫  二  了法  三  變化  四  尊受 
  五  筆墨  六  運腕  七  絪縕[糸因][蘊]  
  八  山川  九  皴法  十  境界  十一 蹊徑 
  十二 林木  十三 海濤  十四 四時 
  十五 遠塵  十六 脱俗  十七 兼字  十八 資任 


一畫章 第一
大古無法。太朴不散。太朴一散而法立矣。法於何立。立於一畫。
一畫者衆有之本,萬象之根,見用於神,藏用於人,而世人不知。所以一畫之法,乃自我立。立一畫之法者,蓋以無法生有法,以有法貫衆法也。
夫畫者:從於心者也;
山川人物之秀錯、鳥獸草木之性情、池榭樓臺之矩度,未能深入其理,曲盡其態,終末得一畫之洪規也。行遠登高,悉起膚寸。此一畫,収盡鴻濛之外。即億萬萬筆墨,未有不始於此而終於此。惟聽人之握取之耳。
人能以一畫具體而微,意明筆透。腕不虚則畫非是,畫非是則腕不靈。動之以旋,潤之以轉,居之以曠。出如截,人如掲。能圓能方,能直能曲,能上能下,左右均齋,幽凹突兀,断截横斜。如水之就深,如火之炎上。自然而不容毫髪強也。用無不神而法無不貫也,理無不入而態無不盡也。
信手一揮,山川人物、鳥獸草木、池榭樓臺,取形用勢,寫生揣意,運情摸景,顯露隠含。人不見其畫之成,畫不違其心之用。
蓋自太朴散而一畫之法立矣。一畫之法立而萬物著矣。故曰:
“吾道一以貫之。”

 

了法章 第二
規矩者,方圓之極則也。天地者,規矩之運行也。世知有規矩,而不知夫乾旋坤轉之義。此天地之縛人於法,人之役法於蒙。雖攘先天 後天之法,終不得其理之所存。所以有是法,不能了者,反爲法障之也。古今法障不了,由一畫之理不明。一畫明,則障不在目,而畫可從心。畫從心而障自遠矣。
夫畫者:形天地萬物者也。舍筆墨,其何以形之哉?
墨受於天,濃淡枯渇随之。筆操於人,勾皴烘[火共]染随之。古之人,未嘗不以法爲也。無法則於世無限焉。是一畫者,非無限而限之也。非有法而限之也。法,無障;障,無法。法自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598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黄公望 《寫山水訣》
1.近代作畫。多宗董源李成二家。筆法樹石。各不相似。學者當盡心焉。
2.樹要四面倶有幹與枝。蓋取其圓潤。
3.樹要有身分、畫家謂之紐子。要折搭得中。樹身各要有發生。
4.樹要偃仰稀密相間。有葉樹枝軟。面後皆有仰枝。
5.畫石之法。先從淡墨起。可改可救。漸用濃墨者爲上。
6.石無十歩眞。石看三面。用方圓之法。須方多圓少。
7.董源坡脚下多有碎石。乃畫建康山勢。董石謂之麻皮皴。坡脚先向筆畫邊皴起。然後用淡墨破其深凹處。著色不離乎此。石著色要重。
8.董源小山石。謂之礬頭。山中有雲氣。此皆金陵山景。皴法要滲軟。下有沙地。用淡墨掃。屈曲爲之。再用淡墨破。
9.山論三遠。從下相連不斷。謂之平遠。從近隔開相對。謂之闊遠。從山外遠景。謂之高遠。
10.山水中用筆法。謂之筋骨相連。有筆有墨之分。用描處糊突其筆。謂之有墨。水筆不動描法。謂之有筆。此畫家緊要處。山石樹木皆用此。
11.大概樹要填空。(去聲)小樹大樹。一偃一仰。向背濃淡。各不可相犯。繁處間疏處。須要得中。若畫得純熟。自然筆法出現。
12.畫石之妙。用藤黄水浸入墨筆。自然潤色。不可用多。多則要滞筆。間用螺靑入墨亦妙。呉妝容易入眼。便墨士氣。
13.皮袋中置描筆在内。或於好景處。見樹有怪異。便當模寫記之。分外有發生之意。登樓望空闊處氣韻。看雲采。即是山頭景物。李成郭煕。皆用此法。郭煕畫石如雲。古人云。天開園畫者是也。
14.山水中惟水口最難畫。
15.遠水無痕。遠人無目。
16.水出高源。自上而下。切不可斷脈。要取活流之源。
17.山頭要折搭轉換。山脈皆順。此活法也。衆峯如相揖遜。萬樹相從。如大軍領卒。森然有不可犯之色。此寫眞山之形也。
18.山坡中可以置屋舎。水中可置小艇。從此有生氣。山腰用雲氣。見得山勢高不可測。
19.畫石之法。最要形象不悪。石有三面。或在上。在左側。皆可爲面。臨筆之際。殆要取用。
20.山下有水潭謂之瀬。畫此甚存生意。四邉用樹簇之。
21.画一窠一石。當逸墨撇脱。有士人家風。纔多便入畫工之流矣。
22.或畫山水一幅。先立題目。然後著筆。若無題目。便不成畫。更要記春夏秋冬景色。春則萬物發生。夏則樹木繁冗。秋則萬象粛殺。冬則 ... 阅读全文 »
Views: 906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六十、画忌四气

画切忌有甜俗气、犷悍气、陈腐气以及黑气等等。犯甜俗气的就是用笔没有沉着痛快的感觉,也就是不辣,一味软疲疲,用墨浮涨,用色无方,绚红搭绿,甜 腻不清,一股馊气,令人欲呕。犯犷悍气的就是大笔挥洒,力量外露,有筋无肉,有笔无韵,对待物象,交代不清,但求快意,毫无含蓄,看似雄壮,实则外强中 干,内部虚弱。犯陈腐气的为前人法度所拘,不能自拔,即学前人,也只学到一些糟粕,陈腔滥诃,酸溜溜一点也不新鲜。以上三病,是容易看出,独有黑气,不是 画面上多用了焦墨浓墨,就有黑气。殊不知黑气的有无,不关用墨的浓淡。所以没有黑气的画,即使通体用浓墨焦墨,甚至用宿墨,横涂竖抹,也不觉有黑气。有黑 气的,即使淡淡几笔,还是有黑气。此中关键,全在看它的气清不清,从外表看来是在用墨上,实则用笔占主要的因素。墨是仅仅记录笔的运动,所以墨也是从笔出 来的。所以气清最为紧要,不论粗服乱头,不事修饰,或则用笔狼藉,泼墨淋漓,或则境界重叠,笔墨繁复,或则矜持严正,一丝不苟,面目虽异,首要清气往来, 灵光四射,笔精墨妙,令人享受到一种新鲜而美的感觉,方是好画。


六十六、画雾法

    雾中景色,一片模糊,要在模糊中用淡墨勾出物体,近处稍深,远处更淡。切不可用浓墨,浓则失雾之意(图二十七)。画雾不用浓墨,一片淡墨,易失于平。所以 只有在笔迹的点线上求其不平。如近处山石用大墨块,近树用粗笔,远树用细笔,加以繁简、疏密、虚实的穿插,同样可以做到不平。画好之后,可用极淡墨水整幅 渲染以增加其白茫茫的感觉。雾天是没有风的,所以树枝不能有动态,也没有声响,是静悄悄的淡灰色调子。

六十七、点子画法

    山水画中点子极关重要,它既是树叶,又是苔点。点时笔毛要平均着纸,聚而不散,在一点之中,笔贵重实,具有笔意,是极见功力的。切不可象蜻蜒点水那样,轻 轻着纸,只有墨痕,不见笔迹,狼藉满纸,无有生气,更谈不上沉着痛快。一般点子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1299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三十九、用笔要毛

作画用笔要毛,忌光。笔松乃见毛,然后有苍茫的感觉。但不是笔头干了才见毛,湿笔也可见毛。要做到笔松而不散,笔与笔之间,顾盼生姿,错错落落,时 起时倒,似接非接,似断非断,虽湿也毛。毛之对面是光,松之对面是紧,光与平相关联,紧与结相互生,不光不平,不紧不结乃见笔法。松忌散,不散宜紧,但紧 了又病结,笔与笔之间相犯乃结。如果各顺其势,情感相通,互不打架,则虽紧不结。笔与笔之间既无情感,又无关联,各自管自,这样虽松而病散。如果相生相 发,顺势而下,气脉相连,虽松不散。
  
四十、用笔入纸

    下笔时把精神的注意点,直灌注到笔尖上,全身之力随着也到笔尖之上,如是笔象刀刻下去那样能入纸内,而不是漂在纸面。同时笔尖所蘸之墨徐徐从笔尖渗入纸内,这样笔既劲健有力,墨也饱满厚重有光。积点成面,画就有精神。


四十一、用笔为主

墨从笔出,下笔之际,笔锋转动,发生起倒、顿挫、粗细、徐疾等变化,其变化是利用墨来记录下来,如果无墨,空笔转动,不留痕迹,何以见用笔之妙,所 以墨为笔服务的。至于墨的浓淡、干湿,也是在笔头上出效果。如湿墨(水份较多的墨)行笔要较快,用湿墨笔多提起,用干笔笔多揿下,因势利用,功夫还在笔头 上。所以一般说用笔用墨,好象两者是并行的。实则以用笔为主,用墨为辅,有主次轻重之别。至于用水墨烘托云气等等,虽曰用墨,但非用墨主要之点。所以初学 作画,必须训练用笔方法,要全身运气把力量用到笔尖上,基本功夫打得扎实,用笔既好,用墨自来。所称“墨分五彩”,笔不好,决无五彩之妙,关键还在用笔 上。国画传统技法,用笔最重要,其次用墨。自从元人创为水墨画,以用水墨为主,问以敷彩为辅,墨质轻,加上渗水的纸,其变化之多,为其他画种所不及。但是 用笔用墨,不是孤立的,首先为表现对象服务,忘记对象,玩弄技巧,也辜负了笔墨妙用。
      
四十二、用墨法
<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520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十六、画中重点

    山水画章法,首先要取势。取势之法,先要抓住重点,不外五个章法,形象化一点,可用五个“字"来说明,即“之”字、“甲”字、“由”字、“则”字、“须” 字。重点在纸幅中间,可用“之”字来取势,即下方开头偏右,稍上偏左,再上又偏右,再上又偏左,屈曲象“之”字形。如果重点在上面,可用“甲”字来说明, 景物在纸幅上面,是其重点,下面轻虚,好象“甲”字。如果重点在下面,可用“由”字来说明,景物在纸幅下面,是其重点,上面轻虚,好象“由”字。如果景物 偏在左面,是其重点,右面轻虚,可用“则”字来说明。如果景物偏在右面,是其重点,左面轻虚可用“须”字来说明。也可用几个“字”穿插合用,以达到变化多 端的效果。
  
十七、气    势

通幅看气势。四平八稳,则不见气势。破平之法,是在险绝,险绝一定要有倾向性,即倒向一面。如下方坡脚重在右面,则上面峰头倒向左面。反之亦如是。 但总要有个重心,要把重心放到边缘的线上,过了这根线,失其重心就要跌下去。这样越是险,越是有气势,这是一种取势的方法。又有一种是欲擒故纵的方法,即 势欲向左倒,而下面的东西先向右倒,以蓄其势。下面的势蓄得越厚,则上面的势越足,这是第二种取势的方法。又有平正取势的方法,虽然左右平均,没有轻重欹 倒,但上下却有虚实轻重的不同以取势,这是第三种取势的方法。总之切忌平,势是从不平中而来。取势既定,大处有了着落,但在小处,还不能放过。小之一个局 部,都要有轻重,再小一点一线,都要为这个势服务,每下一笔,都要增益其势,而不减损其势,要做到笔笔有着落,笔笔都能看,笔笔都起作用,经得起推敲。

十八、画忌平

画忌平,怎样才能不平,全在虚实轻重的对比上。虚实轻重两者互相关联,实在是一事。要突出重和实,必须有轻和虚相陪衬。重实处一般用焦墨浓墨,而用 笔必须坚实沉着,繁复密致,使有厚的感觉。在一幅画中必须有一点或几点重实之处,其他就要虚要轻。没有重见不到轻,没有虚也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478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五、好画的标准

    每有人问:这画好在哪里?一时很难对答。然而归纳起来,所可看者,不外三点:即看它的气象、笔墨、韵味,这三点如果达到标准,即是好画,否则就不算好画。 我们看一幅画,拿一个标准去衡量,看它的构图皴法是否壮健,气象是否高华,有没有矫揉造作之处,来龙去脉,是否交代清楚,健壮而不粗犷,细密而不纤弱,做 到这些,第一个标准就差不离了。接下来第二个标准看它的笔墨风格既不同于古人或并世的作者,又能在自己塑独特风格中,多有变异,摒去陈规旧套,自创新貌。 而在新貌之中,却又笔笔有来历,千变万化,使人猜测不到,捉摸不清,寻不到规律,但自有规律在。做到这些,第二个标准也就通过了。第三个标准要有韵味。一 幅画打开来,第一眼就有一种艺术的魅力,能抓住人,往下看,使人玩味无穷。看过之后,印入脑海,不能即忘,而且还想看第二遍。气韵里面,还包括气息。气息 近乎品格,每每和作者的人格调和一致。所以古人说:“人品既高,画品不得不高。”一种纯正不凡的气味,健康向上的力量,看了画,能陶情悦性,变化气质,深 深地把人吸引过去,这样第三个标准也就通过了。我第三节谈到的气象高华壮健,笔墨变化多方,韵味融液腴美,就是这些。所引的董巨范郭几幅名画,是一个例 子,做到示范作用。我们看到其他的画,应以此来衡量,在自己的创作中,也要努力追求,达到这个高度。所谓“与古人血战”应该和比我高的来衡量,那末永远不 会满足,也就永远在向上。不能和低的比,沾沾自足,早年结壳,要引以为戒。

六、创作的条件

    称赞一幅好画,往往有这样的评语,叫做“神完气足"。就是说这幅画笔墨精湛,章法严密,来龙去脉,交代清楚,不造作,不疲沓,精神饱满,气势旺盛,面面俱 到,无懈可击。要做到这点,首先画的人也要神完气足。如得到好好休息之后,早上起来,脑子清醒,思路开通,对纸凝想,有得于心,于是全神贯注,目无旁骛, 解衣盘礴,旁若无人,全部思想,进入画里,再有平日基本功的扎实,加上明窗净几,纸笔称手,创作的条件齐备,然后可以达到这个境地,所以绝对不是偶然的。 否则笔 ... 阅读全文 »

Views: 522 | Added by: laodie | Date: 2009-10-07 | Comments (0)

« 1 2 3 »